电气工程学报, 2016, 11(10): 37-43 doi: 10.11985/2016.10.007

3D刚体摆位置伺服系统PID控制研究

刁兆江, 厉虹, 李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192

Research on Position Servo PID Control for the 3D Rigid Pendulum

Diao Zhaojiang, Li Hong, Li Jin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收稿日期: 2016-06-1   网络出版日期: 2016-10-25

Received: 2016-06-1   Online: 2016-10-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刁兆江, 男 1991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电机控制方法。

厉虹, 女 1959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摘要

3D刚体摆是研究复杂刚体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典型位置伺服系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执行机构产生控制力矩,使3D刚体摆在运动过程中的姿态误差减小,稳定在指定姿态位置。本文基于Matlab构造了3D刚体摆数学模型,以3D刚体摆实验平台为依托,利用PID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转矩和3D刚体摆的姿态进行控制,得到3D刚体摆姿态控制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PID控制对3D刚体摆复杂系统的控制是有效的。

关键词: 3D刚体摆 ; PID控制 ; 位置伺服系统 ; 永磁同步电机

Abstract

3D rigid pendulum is a typical system used to study complex dynamics and control system. Driving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of 3D rigid pendulum generate control torque, reducing posture error and reaching posture stable at the specified position.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3D rigid pendulum is constructed by Matlab. Based on 3D rigid pendulum experiment platform, the PID strategy is used for the output torque of PMSM and the posture of 3D rigid pendulum is got.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PID control strategy can not only mee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b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for 3D rigid pendulum is verfied.

Keywords: 3D rigid pendulum ; PID control ; position servo system ;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DF (268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刁兆江, 厉虹, 李金. 3D刚体摆位置伺服系统PID控制研究. 电气工程学报[J], 2016, 11(10): 37-43 doi:10.11985/2016.10.007

Diao Zhaojiang. Research on Position Servo PID Control for the 3D Rigid Pendulum.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J], 2016, 11(10): 37-43 doi:10.11985/2016.10.007

1 引言

航天器姿态控制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航天器可以抽象为一个广义三自由度刚体摆等效模型(简称3D刚体摆模型),以该等效模型为对象,学者们开展了对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的研究。

文献[1]对3D 刚体摆模型进行了简化;文献[2]重点研究未受控3D刚体摆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出现的混沌现象;文献[3]研究三轴姿态控制平台、航天器及3D刚体摆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角速度闭环负反馈实现姿态稳定控制。国内对3D刚体摆姿态控制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方兴未艾:文献[4]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研究3D刚体摆的姿态稳定问题,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文献[5]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确保3D刚体摆姿态控制系统渐进稳定。

3D刚体摆伺服系统由驱动器、飞轮、电动机以及3D摆组成,其中飞轮和3D摆是系统的机械部分,驱动器和电动机是系统的动力部分。对3D摆姿态的控制需要由伺服电机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无电刷、免维护、转动惯量小、控制简单等优点[6],为了满足3D刚体摆伺服系统的要求,选择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伺服电机。目前位置伺服控制策略主要有PID控制[7]、模糊控制[8]、自抗扰控制[9]、滑模控制[10]等,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工程应用中,最经典、最成熟、最可靠的当属PID控制。

基于航天器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对3D刚体摆建立数学模型,对3D刚体摆的姿态稳定和PMSM输出转矩采用PID控制策略。其中对3D刚体摆采用PD控制,使其稳定在期望姿态,对位置伺服系统中的伺服电机实施PID控制,可使电动机输出满足3D刚体摆实际需要的输入力矩,在3D刚体摆伺服系统仿真及平台实验中,利用Matlab和Labview软件,设计PID算法流程及窗口监视界面,并通过3D刚体摆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输出曲线验证了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2 3D刚体摆输入力矩

2.1 3D刚体摆数学模型

根据三自由度刚体摆动力学特性,未受控的三自由度刚体摆的动力学方程为

3D刚体摆的运动学方程为

式中,J = diag(Jx,Jy,Jz)为3D刚体摆的转动惯量矩阵;m为3D摆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ρ = (0,0,Г)T为原点与3D摆质心之间的矢量(Г是质心与支点之间的距离);e3为惯性坐标系Z轴方向上的单位矢量,且e3 = (0,0,1)T;ωR3为连体坐标系中3D摆的角速度矢量;R为连体坐标系与惯性坐标系之间的方向余弦矩阵[11]。从惯性坐标系[I]到本体坐标系[B]需要经过坐标变换,α、β、γ分别为绕Z轴、Y轴及X轴坐标变换转过的角度,记为偏航角、俯仰角及滚动角。

根据式(1)、式(2),得到未受控三自由度刚体摆的数学模型展开式为

图1

图1   刚体旋转坐标转换图

Fig.1   Rotation coordinate conversion for rigid body


2.2 3D刚体摆PD控制器设计

在仿真实验中,常将阶跃信号、斜坡信号等作为伺服系统输入力矩,本文以被控对象实际需要的控制力矩作为位置伺服系统的给定转矩输入,得到系统转矩输出曲线,能真实地模拟输入所需信号,较好地体现伺服系统的控制作用。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需要通过下式实现三通道动态解耦,即

此处设计PD控制器。将控制量u1u2u3作为3D刚体摆的输入,式(4)中取Kp = diag(212,242,235),Kd = diag(400,375,312),得到摆姿态输出曲线。

选取3D刚体摆的质量为m = 140kg,惯量矩阵J = diag(30,40,50)g·m²,Г = 0.1m,设定3D摆的初始状态姿态角(α,β,γ) = (5,5,-5)Trad,姿态角速度(ωxyz) = (0,0,0)Trad/s;得到3D刚体摆输出的角度、角速度和力矩响应曲线分别如图2所示。

图2表明:采取PD控制策略,施加如图2a所示的控制力矩后,图2b中的姿态角逐渐趋于平衡位置,在达到平衡位置以后,姿态角速度为0,即3D摆能够在平衡位置稳定。

图2

图2   3D 刚体摆输出响应曲线

Fig.2   Dynamic respond of output for rigid body


上述控制力矩是3D摆的期望输入,即PMSM的输出,这就需要对PMSM伺服系统实施恰当的控制策略。

3 基于PID的PMSM位置伺服系统

3.1 PMSM动态数学模型

PMSM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其动态数学模型包括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当永磁同步电机以转子磁场定向、忽略铁心饱和、不计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假设转子无阻尼绕组时,永磁同步电机在转子dq轴下的动态数学模型为

式中,uduq为定子电压矢量dq轴分量;idiq为定子电流矢量在dq轴上的分量;ΨdΨq为定子磁链在dq轴上的分量;Ψf为永磁体磁链;ω为转子速度;J为转动惯量;B为摩擦系数;np为电机极对数;TL为负载转矩。

3.2 伺服系统PID控制器设计

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图3   伺服系统框图

Fig.3   The block diagram of servo system


图3将电流和转速控制作为内环,位置控制作为外环;其中,θr*为位置参考输入;θr是电动机转子实际输出的位置角度;nr*为电动机转速参考输入;nr为电动机实际输出转速。

图3所示位置伺服系统中,位置环性能的好坏取决于系统内环尤其是电流环的稳定,提高电流环的快速性,可以实现定转子电流对矢量控制指令的准确跟踪,使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得以提高。

根据id = 0的矢量控制策略,得到PMSM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

图4   PMSM 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结构图

Fig.4   The block diagram of position servo systemfor PMSM vector control system


为了快速消除系统位置偏差,对图4中的位置控制器采取P控制策略;为了减小系统稳态误差,速度控制器采用PI控制策略;为了能够满足动态性能中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电流环采取P控制策略。

4 3D刚体摆位置伺服系统实验

4.1 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

在Matlab环境中,搭建PMSM位置伺服系统,仿真实验所用PMSM参数为:极对数np = 4,额定转速nr* = 1 500r/min,定子电阻R = 0.958 5Ω,dq轴电感Ld = Lq = L = 5.2mH,转子磁动势Ψf = 0.182 7Wb,转动惯量J = 0.6×10-3kg·m2,摩擦系数B = 0。实验以3D刚体摆偏航通道所需的控制力矩Mx作为PMSM的负载转矩,PMSM输出力矩如果满足负载力矩所需大小则满足负载的要求。

实验中,反复调节KPKI参数,取位置控制器的KP = 2 000,速度控制器的KP = 0.03,KI = 10,电流控制器的KP = 9时得到系统输出的转速、位置和转矩响应曲线如图5a~图5c所示。

图5

图5   位置伺服系统输出响应曲线

Fig.5   Dynamic respond of output for position servo system


图5a的转速响应曲线显示,位置环采用比例控制,电动机起动初期出现转速超调,高于额定转速,但时间持续很短,在到达期望位置之前电动机转速稳定在1 500r/min,之后转速逐渐下降,当转子的转角达到图5c所示的期望位置时,电动机转速为零。

图5b是电磁转矩响应曲线,电动机起动,电磁转矩从0N·m陡增,很快就能跟踪负载转矩,到达期望位置时,电磁转矩虽有抖动,但能快速恢复到稳定状态,表明电磁转矩可以快速响应负载输入,能够满足负载要求,控制3D刚体摆到达指定的姿态稳定位置。

图5c为位置响应曲线,转子在30ms后就达到指定位置并稳定,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见下表。

   PID位置伺服系统性能指标

Tab.  Performance index of PID position servo system

控制策略
性能指标
PID控制
上升时间tr(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要的时间)/s0.015
调节时间ts/s0.019
超调量 δ%0
定位精度准确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2 3D刚体摆伺服系统实验平台

3D 刚体摆伺服系统实验平台由伺服电机、零动量飞轮、伺服驱动器、数据采集卡及3D摆组成,如图5所示[12]

图6

图6   3D 刚体摆模拟装置

1—实验装置底座 2—实验装置安装面板 3—涨紧套 4—伺服电机 5—球轴承 6—惯性飞轮

Fig.6   The device of for 3D rigid pendulum


4.2.1 软件设计

基于Labview软件,在上位机进行软件编程,实现3D刚体摆伺服系统的PID控制。软件设计流程如图7所示。

图7

图7   3D 刚体摆软件设计流程图

Fig.7   The flow chart of software for 3D rigid pendulum


Labview虚拟平台集成了大量的库函数,通过调用动态函数可以方便灵活地调取外部设备数据;运用PID控制得到控制器的输出;电动机控制模块的输出借助Labview中的“DAQ助手”,将PID控制器的输出值通过数据采集卡以模拟量电压的形式直接作用于电动机;采用Xsens公司的MTi传感器实现3D刚体摆实验平台的姿态数据测量,可同时输出欧拉角和角速度等数据。

以偏航通道为例,对伺服系统控制电机的部分编程如图8所示。

图8

图8   通道(偏航)程序设计

Fig.8   The part of the program design of yaw channel


5 实验结果分析

选取3D刚体摆实验平台的初始姿态角α = 7°,β = -5°,γ = -8°。利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3D刚体摆实验平台的监视界面,实时得到实验平台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的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图9

图9   3D 刚体摆伺服系统输出曲线

Fig.9   Dynamic respond of output for 3D rigid pendulum


观察图9a、图9b,系统给定位置信号后,调节PID控制器参数,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起动,3D刚体摆从初始位置逐渐趋于平衡位置,在60s时加入干扰力矩,系统很快恢复到期望的平衡位置。表明PID控制策略对3D刚体摆伺服系统是有效的。

将平台实验图9a和仿真实验图2a的结果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稳定在期望姿态从电动机起动到3D摆稳定时间只需3s,而平台实验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是30s,且仿真实验的稳定性较平台实验好。这是由于数学模型忽略了伺服系统中驱动电动机的转子阻尼以及系统数据采集等的影响。3D刚体摆除了自身的重力作用还会存在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系统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实验平台采用数据采集会影响系统处理速度,所以平台实验比仿真实验经历的时间长。

6 结束语

构建3D刚体摆数学模型,设计3D摆PD控制器,仿真实验验证了PD控制策略能够使控制对象达到期望姿态并稳定在指定的位置,得到了理想的3D刚体摆控制力矩;在3D刚体摆伺服系统平台上,对位置伺服控制系统采用PID控制策略,在抗干扰、定位精度及稳态性能方面能够满足系统控制性能的要求,编写Labview程序做出监视画面,可以观察3D刚体摆的运行状况,实时、准确地反映PID控制器对3D刚体摆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实验还表明,由于对数学模型、伺服系统的部分简化,造成仿真实验和平台实验结果是有差别的,这些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都应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Shen J, Sanyal A K, Chaturvedi N A, et al.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a 3D pendulum

[C]. Proceeding of 43rd IEEE Conference Decision and Control, 2004: 323-328.

[本文引用: 1]

Chaturvedi N A, Lee T, Leok M , et al.

Nonlinear dynamic of the 3D pendulum

[J].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2011,21(1):3-32.

[本文引用: 1]

Bacconi F .

Spacecraft attitude dynamics and control

[D]. Florence: Florence University, 2005-2006.

[本文引用: 1]

邹奎, 戈新生 .

基于滑模控制的3D刚体摆姿态稳定性

[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3,11(2):178-181.

[本文引用: 1]

Zou Kui, Ge Xinsheng .

Position stability of 3D rigid body based on sliding mode control

[J].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3,11(2):178-181.

[本文引用: 1]

边珺, 戈新生 .

3D刚体摆姿态稳定性的自适应滑模控制

[J].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 2014,29(3):33-37.

[本文引用: 1]

Bian Jun, Ge Xinsheng .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3D rigid body position stability

[J]. Journal of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2014,29(3):33-37.

[本文引用: 1]

李德和 .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 2009.

[本文引用: 1]

李明 , .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二自由度控制

[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4,41(10):1-5.

[本文引用: 1]

Li Ming, Cheng Qiming, Chen Gen , et al.

Two degree of freedom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servo motor

[J]. Electric Machines & Control Application, 2014,41(10):1-5.

[本文引用: 1]

王新春 .

交流位置伺服系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J]. 电气与自动化, 2014,43(6):201-206.

[本文引用: 1]

Wang Xinchun, Wu Yuefei, Hu Zhiqi , et al.

Design of fuzzy PID adaptive controller for AC position servo system based on sliding surface

[J]. Machine Building & Automation, 2014,43(6):201-206.

[本文引用: 1]

孙凯, 许镇琳, 盖廓 , .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27(15):43-46.

[本文引用: 1]

Sun Kai, Xu Zhenlin, Gai Kuo , et al.

A novel position controller of PMSM servo system based on active-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7,27(15):43-46.

[本文引用: 1]

胡强晖, 胡勤丰 .

全局滑模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中的应用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31(18):61-66.

[本文引用: 1]

Hu Qianghui, Hu Qinfeng .

Global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ervo system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1,31(18):61-66.

[本文引用: 1]

钟丽 .

航天器姿态模糊PD+控制算法研究

[D].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15.

[本文引用: 1]

Chang Jun, Ge Xinsheng.

Chaotic attitude motion of the 3D rigid pendulum

[C]. Proceeding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er Control, 2011: 470-472.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