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报, 2016, 11(1): 39-46 doi: 11.11985/2016.01.006

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单相开路故障分析与容错控制策略

王兰凤, 陈志辉, 何海翔, 赵凯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电飞机电气系统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0

Open-Circuit Faults Analysis and Fault Tolerant Control Technology of a Four-Phase Wound-Field Doubly Salient Motor

Wang Lanfeng, Chen Zhihui, He Haixiang, Zhao Kaidi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00 China

收稿日期: 2015-03-24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1-25

基金资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实验室)开放基金(kfjj20150305)项目

Received: 2015-03-24   Online: 2016-01-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王兰凤 女 1992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陈志辉 男 1972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空电源系统、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摘要

多相结构是提高电机容错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台四相8/6极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电磁场分析技术,根据电磁转矩的产生机理确定了功率电路控制逻辑,对电机正常运行及单相开路故障时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各相电流对电磁转矩的贡献情况,针对单相开路故障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容错控制策略,仿真分析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故障相对电机电动运行性能的影响,验证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 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 ; 开路故障 ; 有限元分析 ; 容错控制

Abstract

It is proved that multiphase motor has the advantage of good fault tolerant performance. Based on an 8/6-pole four-phase wound-field double salient motor(WFDSM) prototype,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driving inverter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the mechanism and 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 torques production.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normal and single phase open circuit conditions are investigatedwith the help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To improve the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of single phase open circuitfaulty operation, a fault tolerance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the WFDSM machineby analyzing thecontributions of each armature winding to electromagnetic torques. The proposed topology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opology can enhancethe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of faulty operation.

Keywords: Four-phaseWFDSM ; open circuit ; FEA ; fault tolerant control

PDF (236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王兰凤, 陈志辉, 何海翔, 赵凯弟. 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单相开路故障分析与容错控制策略. 电气工程学报[J], 2016, 11(1): 39-46 doi:11.11985/2016.01.006

Wang Lanfeng. Open-Circuit Faults Analysis and Fault Tolerant Control Technology of a Four-Phase Wound-Field Doubly Salient Motor.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J], 2016, 11(1): 39-46 doi:11.11985/2016.01.006

1 引言

近年来,电机驱动系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用工业自动化等高可靠性要求的领域,而驱动系统中电机本体及其控制系统的电力电子器件存在着一定的故障率,对于一些要求系统连续工作的场合,当电机驱动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维持驱动系统部分功能或保证重要部件能够继续运行,因此对电机驱动系统提出了故障容错的要求[1]

目前对于电机驱动系统容错性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机本体和驱动系统这两个方向[2,3,4,5,6]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WFDSM)是在开关磁阻电机和永磁双凸极电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磁阻式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容错性能好且功率密度高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电机正常运行的本体和控制设计,而对于容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一台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定子上设置两套相差180°角的电枢绕组,构成双余度无刷直流发电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7]。文献[8]对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的全桥变换器单相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将故障桥臂切除,重构系统变换器,使驱动系统能够故障后容错运行,并能够维持系统的输出特性。东南大学课题组以8/6极DSPM电机为研究对象,指出当电机发生缺相故障时,可以采用方波控制使电机获得与正常运行时相同的磁动势,实现故障容错运行[9]。文献[10]提出了一种具有容错性能的驱动系统拓扑结构,当检测到故障发生时,此拓扑结构通过开关对电机的绕组进行重新组合,以减小逆变器故障对电机运行带来的影响。文献[11]提出一种五相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结构,文献[12]对其在不同励磁电流下加载运行时发生单相绕组短路故障的外特性、功率特性以及短路电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该电机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文献[13]对四相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在并联桥发电时的短路故障,主要包括相绕组端部短路、二极管短路情况下的空载及负载特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WFDSM 电机作为一种新型容错电机的容错性能。

本文以一台基于全桥变换器的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对电机正常电动运行与单相绕组开路故障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仿真分析单相开路故障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磁转矩的产生机理,提出单相开路故障时容错控制策略,最后仿真验证了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2 四相WFDSM正常运行

本文研究的样机为具有一套励磁绕组四相8/6极结构,电机截面图如图1a所示。励磁绕组跨过4个定子极,分布在相对的两个槽内。A、B、C、D分别代表四相定子极,空间相对的4个定子极绕组串联或并联为一相。该样机将转子极弧系数取为1/3,定子极宽15°。本文以图1a所示的转子开始滑入A相定子齿为0°机械角度的起始时刻,电机主要结构参数见表1

图1

图1   四相WFDSM样机结构图及其驱动电路

Fig.1   Structure and driving circuit of WFDSM


表1   电机主要结构参数

Tab.1  Key parameter of WFDSM

参 数数 值
额定转速/(r/min)240
定子内径/mm123.4
定子外径/ mm245
转子内径/mm40
转子外径/mm122.6
铁心长度/mm150
气隙/mm0.4
铁心材料DW310-3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如图1b所示的桥式逆变器功率电路,其中,Uin是逆变器母线输入电压,一般由三相交流电整流得到。Q1~Q8为功率管,VD1~VD8为并联在功率管两端的反相续流二极管,流过四相电枢绕组的电流以及绕组两端电压正方向如图1b所示。电机的励磁绕组为他励结构,需要单独的电源给其供电。

为了保证电动机始终输出正电磁转矩,有必要对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每相绕组产生电磁转矩的机理和规律进行研究。利用Ansoft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单相通电控制仿真,仿真条件为:母线输入电压Uin = 150V,励磁电流if = 10A,转速n = 240r/min,每相绕组分别通幅值为10A的恒定电流,得到单相绕组产生的转矩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图2   单相通电转矩特性

Fig.2   Electromagnetictorque feature of single phase control


根据单相通电得到的转矩波形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四相绕组产生正转矩的电角度范围,可以发现,各相绕组通正向电流产生正电磁转矩的角度范围跨度150°电角度,通负向电流产生正电磁转矩的角度范围跨度120°电角度。

表2   单相绕组通电产生正向转矩的电角度范围

Tab.2  Electrical angle range of positive torque under single phase control

相绕组通正电通负电
A0°~90°,300°~360°120°~240°
B30°~180°210°~330°
C120°~270°0°~60°,300°~360°
D210°~360°30°~15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以A相为例,当A相绕组通正电时,A相绕组产生正转矩的电角度区间为0°~90°及300°~360°,但是300°~360°电角度范围内产生的转矩平均值较小且脉动较大;当A相绕组通负电时,A相绕组产生正转矩的电角度区间为120°~240°,但是210°~240°电角度范围内产生的转矩平均值较小且脉动较大,因此为使A相绕组产生稳定的电磁转矩,应在0°~90°电角度范围内给A相绕组通正电,在120°~210°电角度范围内给A相绕组通负电。其他相绕组通电规律可进行类似分析。

根据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相绕组产生正电磁转矩的电角度范围得到本文研究的8/6极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的传统标准角控制通电逻辑,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在该控制规律下,任一桥臂下管驱动信号滞后上管驱动信号30°电角度,有效地避免了逆变器出现直通现象。

图3

图3   传统标准角控制

Fig.3   Traditionalstandard angle control logic


电机正常运行时,忽略电枢绕组之间的互感变化引起的磁阻转矩,在认为磁路近似线性的前提下,电机电磁转矩为

式中,Tpp相输出转矩(p = a、b、c、d);Tfr为励磁绕组的自感随电机转子位置变化产生的磁阻转矩,正负仅和励磁绕组的自感变化率大小有关,而与励磁电流方向无关。

p相(p = a、b、c、d)为例,p相输出转矩为

式中,Tpr是由p相电枢绕组自感随电机转子位置变化产生的磁阻转矩,正负仅和电枢绕组的自感变化率大小有关,而与相电流方向无关;Tpf是由电机p相电枢绕组与励磁绕组间的互感随转子位置变化产生的励磁转矩,正负不仅与电机电枢绕组、励磁绕组间互感变化率大小有关,还与相电流方向有关,是构成转矩的主要部分。

图4是电机正常电动运行的仿真波形。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四相绕组磁链和相绕组电流对称,电机输出电磁转矩在360°电周期内变化4次。此时的平均转矩和转矩脉动系数分别为25.62N·m和0.75,电机电动运行性能良好。

图4所示的磁链曲线可知,任意时刻有两相绕组磁链处于变化中。当采用全桥逆变器功率电路且电机正常运行时,电源电压给磁链变化的两相绕组同时供电,遵循两相通电控制规律,即“电感上升区通正电,电感下降区通负电”,使得两相绕组产生的电磁转矩正向叠加,电机输出转矩增大,同时有利于减小转矩脉动。

图4

图4   正常电动运行的仿真波形

Fig.4   Simulation waveforms of WFDSM under normal condition


3 单相开路故障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单相开路故障时,电机的容错控制方法开展研究,本节分析通过对电机正常运行及单相开路故障时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单相开路故障对电机电磁特性的影响,体现容错控制策略的必要性。

图5为电机发生A相绕组端部开路故障时的相绕组磁链、相绕组电流及转矩波形。可以发现,此时四相绕组磁链的对称性较正常运行时差。因为电机采用的两相通电控制,当A相绕组端部发生开路故障时,非故障相绕组无法与该相绕组电流构成回路,使得A相绕组电流为零,同时非故障相绕组也有不同程度的电流缺失,造成电机输出转矩产生明显缺口,转矩脉动增加,电机性能显著下降。

图5

图5   A相开路运行的仿真波形

Fig.5   Simulation waveforms of WFDSM under phase Aopen circuit fault condition


A相绕组端部开路时,由于A相绕组电流始终为零,电机的电磁转矩为

由于在一个电周期内,励磁磁阻转矩Tfr平均值为零,因此分析时可不考虑Tfr的影响。

因此,在励磁电流恒定if的前提下,电磁转矩的大小由相绕组电流、相绕组自感以及励磁绕组与相绕组间的互感的变化率决定。可以近似认为,A相开路及正常运行时电感的变化率相同。A相绕组开路后,B、C、D相电流幅值较正常运行时小,因此,A相绕组开路时,电机的电磁转矩明显较正常运行时小。

A相绕组端部开路故障时,绕组电流状态及转矩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0°~a1电角度。初始位置时,转子极滑入A相定子齿,滑出C相定子极,Q1、Q8导通,Q7关断。由于绕组电感的作用,D相电流不能突变,电流通过VD2续流,由于A相绕组开路,电流经D相绕组、C相绕组、Q8、VD2形成回路,电机转矩呈现下降趋势但仍未正。30°电角度时,Q8关断,Q2开通,加快D相续流,至a1电角度范围时D相绕组续流结束。

(2)a1~90°电角度。a1~90°电角度内,由于A相绕组开路,无法形成电流通路,四相绕组电流均为零,此时电机输出转矩为磁阻转矩。

(3)90°~a2电角度。90°电角度时,Q3开通,电流经Q3、B相绕组、D相绕组和Q2回到电源负端,B、D相绕组电流从零开始上升至120°电角度时,Q2关断,由于A相绕组开路,D相绕组电流通过VD7续流,此时B、D相电流都开始减小,至a2电角度时减小到零。所以90°~a2电角度内,由于B、D相绕组电流幅值较小,对电机出力的贡献较小,使得电机电磁转矩并没有太大的提升。

(4)a2~210°电角度。a2~210°电角度内,由于A相绕组开路,电机输出转矩为磁阻转矩。

(5)210°~270°电角度。210°电角度时,Q4关断,Q6开通,C、D相绕组电流从零开始上升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Q5、C相绕组、B相绕组和Q6回到电源负极,B、C相绕组产生的转矩正向叠加使得电机总电磁转矩呈现上升趋势。

(6)270°~300°电角度。270°电角度时,Q5关断,Q7开通,C相电流经二极管VD5续流,D相电流从零开始增大,B、D相绕组产生的转矩正向叠加增加电机出力。

(7)300°~360°电角度。300°电角度时,Q6关断,Q8开通。C相电流从零开始反向增大,B相电流经二极管VD3进行续流至a3电角度结束,D相电流持续增大,C、D相绕组产生的转矩正向叠加使电机电磁转矩维持在一个较大值,但由于双凸极电机电感的非线性使得电机电磁转矩在小范围内波动。

定义转矩脉动系数k

式中,Tmax为转矩最大值;Tmin为转矩最小值;Tave为平均转矩。

图5所示的转矩波形可知,A相绕组开路后,电机的输出转矩幅值明显低于正常运行时的转矩,此时的平均转矩和转矩脉动系数分别为8.37N·m和4.03,且在将近1/6电周期内电磁转矩为负值,不利于电机电动运行。

4 单相开路故障容错控制

通过第2节对双凸极电机相绕组单独产生电磁转矩的特性分析,可以发现,在励磁电流和相绕组电流幅值相同的条件下,相绕组通正向电流时产生的转矩幅值较大。这是因为:

单相绕组通电时,电磁转矩为

绕组通正向电流时,转矩最大时出现在电感上升区,而绕组通负向电流时在电感下降区出现转矩最大值,同时考虑到电机在不同位置时励磁磁阻转矩Tfr对电机出力的作用不同,现对绕组通正向电流、负向电流这两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绕组通正向电流时,转矩最大值数学表达式为

绕组通负向电流时,转矩最大值数学表达式为

由于绕组电流的电枢反应不能忽略,绕组通负向电流时去磁作用严重,使得电感变化率大于绕组通正电时的电感变化率,即

所以在同一励磁条件、相绕组电流及转速条件下,相绕组通正电产生的电磁转矩幅值较大,即T+max>T-max

当发生单相开路故障时,可以通过导通其他相,使非故障相绕组产生正向转矩来弥补故障相转矩缺失,降低转矩脉动,电机仍能维持较好的电动运行性能。

下面以A相绕组开路故障为例。为弥补A相绕组开路引起的相绕组电流缺失,需对如图3所示的传统标准角控制进行改进。

图6

图6   A相开路容错控制策略

Fig.6   Fault 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under phase A open circuit condition


构建A相绕组开路容错控制策略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每相绕组产生正向转矩的电角度区间,开通控制电路对应功率管,降低故障相绕组对其他相的影响。使B、C相绕组通电时间由原来的1/6电周期拓宽到2/3电周期,D相绕组通电时间拓宽至3/4电周期,同时相电流满足KCL约束条件:ia + ib + ic + id = 0,构成如图6所示的A相绕组开路容错控制策略。

A相绕组开路后,根据如图6所示的控制策略给绕组通电,同时为了使相绕组电流更接近理想电流,对功率逆变电路中的桥臂上管进行滞环斩波控制,相电流滞环斩波限设为10A,环宽为0.2A,得到如图7所示的A相开路容错运行系统波形。

图7

图7   单相开路容错运行仿真波形

Fig.7   Simulation waveforms of WFDSM under single phase open circuit fault condition


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相绕组电流有效值对比见表3。可以发现,A相开路并采取容错控制策略后,非故障相绕组电流有效值明显提升且改善了故障相电流缺失引起的电流不对称问题。

表3   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相绕组电流有效值对比

Tab.3  Comparison of armature winding curr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运行状态iarms/Aibrms/Aicrms/Aidrms/A
正常运行4.644.444.414.72
A相开路01.993.132.88
A相开路容错控制06.936.467.0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同时由于非故障相绕组导通时间延长且对相绕组电流采取滞环斩波控制,使得非故障相绕组电流保持在一个较大的幅值,使其产生较高的正向转矩,非故障相绕组产生的转矩正向叠加有效弥补了A相绕组开路引起的转矩缺失,使得电机始终输出正向转矩,没有出现转矩死区,电机仍能维持较好的输出特性。

表4所示的电机电磁转矩特性对比可知,A相开路采取容错控制策略运行时,电机的平均转矩和转矩脉动系数分别为25.44N·m和1.31,与电机正常运行时的转矩特性较为接近。

表4   电机电磁转矩特性对比

Tab.4  Comparison of electromagnetic torqu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运行状态Tmax/(N·m)Tmin/(N·m)Tave/(N·m)k
正常运行35.8216.6625.620.75
A相开路23.97-9.748.374.03
A相开路容错控制41.858.4725.441.3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因此,当发生单相绕组开路故障时,充分利用每相绕组产生正转矩的角度区间,选择合理的通电方式,可以有效弥补故障相的转矩缺失,减小转矩脉动,改善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在单相开路故障情况下的转矩输出性能,提升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

5 结论

本文在对比分析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正常运行和单相开路故障时电机运行特性的基础上,对双凸极电机容错型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单相绕组开路故障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得到了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在单相开路故障下的运行特性:故障相绕组电流为零,电机输出转矩幅值明显低于正常运行时的转矩大小,且在将近1/6电周期内电磁转矩为负值,不利于电机电动运行。

(2)深入分析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每相绕组产生正向转矩的机理和特点,为构建容错型驱动控制策略奠定了基础。

(3)提出了容错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得到了单相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电机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该容错控制策略削弱了故障相对非故障相的影响,有效弥补了故障相绕组电流缺失引起的转矩缺失,使得电机的转矩特性与电机正常运行时较为接近,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赵文祥, 程明, 朱孝勇 , .

驱动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综述

[J]. 电工技术学报, 2007,22(4):38-46.

[本文引用: 1]

Zhao Wenxiang, Cheng Ming, Zhu Xiaoyong .

An overview of reliability of drive system for small and special electric machines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7,22(4):38-46.

[本文引用: 1]

Mecrow B C, Jack A G, Haylock J A , et al.

Fault-tolerant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drives

[J]. IEE Proceedings-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1996,143(6):437-442.

DOI:10.1155/2014/241085      URL     PMID:25045729      [本文引用: 1]

A fault-tolerant permanent-magnet vernier (FT-PMV) machine is designed for direct-drive applications, incorporating the merits of high torque dens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so-called magnetic gearing effect, PMV machines have the ability of high torque density by introducing the flux-modulation poles (FMP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ault-tolerant characteristic of PMV machines and provides a design method, which is able to not only meet the fault-tolerant requirements but also keep the ability of high torque density.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proposed machine has been analyzed. The design process and optimization are presented specifically,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slots and poles, the winding distribution, and the dimensions of PMs and teeth. By using the time-stepp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S-FEM), the machine performances are evaluated. Finally, the FT-PMV machine is manufactur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Jahns T M . Improved reliability in solid-state ac drives by means of multiple independent phase drive uni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1980(3):321-331.

[本文引用: 1]

Zhao W, Cheng M, Zhu X , et al.

Analysis of fault-tolerant performance of a doubly salient permanent-magnet motor drive using transient cosimulation method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8,55(4):1739-1748.

DOI:10.1109/TIE.2008.917064      URL     [本文引用: 1]

Zhao Wenxiang, Chau K T, Cheng Ming , et al.

Remedialbrushless AC operation of fault-tolerant doubly salientpermanent-magnet motor driv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0,57(6):2134-2141.

DOI:10.1109/TIE.2009.2033824      URL     [本文引用: 1]

Zhu D, Qiu X, Zhou N, et al.

A novel five phase fault tolerant 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 for direct driven wind turbine

[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2008: 2418-2422.

[本文引用: 1]

吕飞, 周波, 魏佳丹 .

基于双绕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双余度发电系统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27(6):21-25.

URL     [本文引用: 1]

在一台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定子上设置两套3相电枢绕组实现双通道发电,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大小使两发电通道输出相应的额定电压,并联向负载供电。用等效磁路模型对双绕组电机的电感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电磁特性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分析相一致;同时介绍了双余度发电系统的硬件构成,并实验验证了系统具有很好的稳态、动态特性和可靠性。

Fei, Zhou Bo, Wei Jiadan .

Two redundancy generator system based on dual-winding 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motor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7,27(6):21-25.

URL     [本文引用: 1]

在一台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定子上设置两套3相电枢绕组实现双通道发电,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大小使两发电通道输出相应的额定电压,并联向负载供电。用等效磁路模型对双绕组电机的电感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电磁特性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分析相一致;同时介绍了双余度发电系统的硬件构成,并实验验证了系统具有很好的稳态、动态特性和可靠性。

魏佳丹, 周波 .

双凸极电机全桥变换器单相开路故障容错方案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8(24):88-93.

URL     [本文引用: 1]

电机驱动系统中变换器是最薄弱、故障出现率最高的环节,故障后电机运行在非平衡状态,长时间工作将导致电机损坏,使整个系统丧失工作能力。因此对驱动系统变换器故障的检测、诊断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容错运行的关键。该文对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的全桥变换器单相故障进行了分析,对各种故障状态进行了分类;通过将故障桥臂切除,重构系统变换器,使驱动系统能够故障后容错运行,并能够维持系统的输出特性。实验验证了该容错方案能够实现驱动系统从故障状态到容错运行的平滑、可靠切换,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Wei Jia-dan, Zhou Bo .

Project on single phase open-circuit fault tolerance of 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 motor driven by full-bridge converter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8,28(24):88-93.

URL     [本文引用: 1]

电机驱动系统中变换器是最薄弱、故障出现率最高的环节,故障后电机运行在非平衡状态,长时间工作将导致电机损坏,使整个系统丧失工作能力。因此对驱动系统变换器故障的检测、诊断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容错运行的关键。该文对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的全桥变换器单相故障进行了分析,对各种故障状态进行了分类;通过将故障桥臂切除,重构系统变换器,使驱动系统能够故障后容错运行,并能够维持系统的输出特性。实验验证了该容错方案能够实现驱动系统从故障状态到容错运行的平滑、可靠切换,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赵文祥, 程明, 花为 , .

双凸极永磁电机故障分析与容错控制策略

[J]. 电工技术学报, 2009,24(4):71-77.

[本文引用: 1]

Zhao Wenxiang, Cheng Ming, Hua Wei , et al.

Fault analysis and remedial strategy of doubly salient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9,24(4):71-77.

[本文引用: 1]

杨正专, 程明, 赵文祥 .

8/6 极双凸极永磁电动机驱动系统容错型拓扑结构

[J]. 电工技术学报, 2009,24(7):34-40.

URL     [本文引用: 1]

驱动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提出了8/6极双凸极永磁(DSPM)电机驱动系统容错型拓扑结构, 并建立了场路耦合联合仿真模型。在对8/6极DSPM电机的运行特性及常见的故障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对此拓扑结构的控制策略以及电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拓扑结构的有效性以及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 此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故障对电机运行产生的影响, 从而为8/6极DSPM电机驱动系统的容错控制打下了基础。

Yang Zhengzhuan, Cheng Ming, Zhao Wenxiang .

A new fault tolerant drive topology for 8/6-pole doubly salient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9,24(7):34-40.

URL     [本文引用: 1]

驱动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提出了8/6极双凸极永磁(DSPM)电机驱动系统容错型拓扑结构, 并建立了场路耦合联合仿真模型。在对8/6极DSPM电机的运行特性及常见的故障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对此拓扑结构的控制策略以及电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拓扑结构的有效性以及仿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 此拓扑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故障对电机运行产生的影响, 从而为8/6极DSPM电机驱动系统的容错控制打下了基础。

赵耀, 王慧贞, 肖岚 , .

五相容错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容错特性分析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3(24):135-142.

URL     [本文引用: 1]

针对在高可靠性应用场合而提出一种五相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fault-tolerantdoublysalientelectro-magnetgenerator,FTDSEG)结构。在对比分析了五相非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non-fault-tolerantdoublysalientelectro-magnetgenerator,NFTDSEG)与五相FTDSEG的结构特点基础之上,推导出了从五相NFTDSEG到五相FTDSEG的定转子极数比的变化,并由此得出五相FTDSEG输出正负电动势各占144?电角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五相NFTDSEG和五相FTDSEG的磁链和电势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特别对五相FTDSEG故障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励磁电流下4种故障运行时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机的外特性和功率特性,得出了故障运行对输出电势以及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在饱和时单相短路故障的输出电压比开路故障时大的原因。最后对样机进行实验,证实了该电机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

Zhao Yao, Wang Huizhen, Xiao Lan ,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five-phase fault-tolerant 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s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3,33(24):135-142.

URL     [本文引用: 1]

针对在高可靠性应用场合而提出一种五相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fault-tolerantdoublysalientelectro-magnetgenerator,FTDSEG)结构。在对比分析了五相非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non-fault-tolerantdoublysalientelectro-magnetgenerator,NFTDSEG)与五相FTDSEG的结构特点基础之上,推导出了从五相NFTDSEG到五相FTDSEG的定转子极数比的变化,并由此得出五相FTDSEG输出正负电动势各占144?电角度。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五相NFTDSEG和五相FTDSEG的磁链和电势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特别对五相FTDSEG故障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励磁电流下4种故障运行时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机的外特性和功率特性,得出了故障运行对输出电势以及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在饱和时单相短路故障的输出电压比开路故障时大的原因。最后对样机进行实验,证实了该电机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

赵耀, 王慧贞, 赵晓中 , .

五相容错双凸极发电机单相短路故障分析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3(30):90-97.

URL     [本文引用: 1]

对五相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doubly salient electro- magnet generator,DSEG)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电机空载运行时短路相的自感和电势,分析了短路故障对其他相磁链和电势的影响以及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机的整流输出电势。对电机在不同励磁电流下加载运行时发生单相绕组短路故障的外特性、功率特性以及短路电流进行了分析。在考虑电枢绕组电阻的情况下,对电机空载运行时在4个不同时刻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的磁场、短路相磁链和短路电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短路故障发生初始时刻,短路相磁链随着电机转子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经过54?电角度后,短路相磁链的最大、最小值和变化趋势与发生短路的时刻无关。最后通过对一台五相20/16-2结构DSEG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Zhao Yao, Wang Huizhen, Zhao Xiaozhong , et al.

Analysis on single-phase short-circuit performances of five-phase fault-tolerant 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s

[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3,33(30):90-97.

URL     [本文引用: 1]

对五相容错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doubly salient electro- magnet generator,DSEG)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电机空载运行时短路相的自感和电势,分析了短路故障对其他相磁链和电势的影响以及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机的整流输出电势。对电机在不同励磁电流下加载运行时发生单相绕组短路故障的外特性、功率特性以及短路电流进行了分析。在考虑电枢绕组电阻的情况下,对电机空载运行时在4个不同时刻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的磁场、短路相磁链和短路电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短路故障发生初始时刻,短路相磁链随着电机转子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经过54?电角度后,短路相磁链的最大、最小值和变化趋势与发生短路的时刻无关。最后通过对一台五相20/16-2结构DSEG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陈志辉, 杨志浩, 谢淑玲 .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并联桥短路故障的研究

[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4,18(4):11-16.

[本文引用: 1]

Chen Zhihui, Yang Zhihao, Xie Shuling .

Research on short-circuit faults of doubly salient electro-magnetic generator in parallel bridge mode

[J]. 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 2014,18(4):11-16.

[本文引用: 1]

/